民初相关论文
中国古代绘画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随着西学东渐,晚清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文化也面临着改变。国画教育方式由传......
洋务运动错失国防动员现代化改革,中国从甲午战争惨败中第一次认识到西方现代战争动员制度的巨大威力。经过清末民初的军事改革、经......
民初,工商部、司法部会同颁行《商事公断处章程》,专门的商会理案机构正式成立。商事公断处附设于商会,处于正式的司法体系之外,整......
摘 要 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开启了民初教育改革的序幕,职业教育受到关注,但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步伐的加快,封建主义教育抬头,职业教育举......
【摘要】在萎靡不振的晚清社会,民间木版年画艺术,以其对现实生活的贴近和对社会的关注,担负起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现实主义艺术应该承......
[关键词]《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袁世凯,阅读,教师专业成长 史学研究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和指导,其新成果是推动历史教学变革的重要动......
轮船招商局(以下简称“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性企业之一,也是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制企业、规模最大的轮船航运企业。该局自1872年......
清末民初政体具有平稳转型特征的缘由有二:其一是長期以来海峡两岸学术界对孙中山十次起义的评价颇有拔高之嫌。学术界缺乏理性分析......
[关键词]社会生活变迁,现代化视角,整合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01-0048-07 在普通高中......
宋教仁遇刺是民初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以往的著述中,袁世凯阴谋策划刺朱的说法几成定论。但此说存在不少疑点,从宏观政治形势上......
摘 要 1912年夏秋之交,孙中山北上晤袁这一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恰为研判民初各派别关系的流变,提供一个切入点。袁世凯促成孙中山的北......
1911年,冒鹤亭在《题沈友卿井梧怀旧图》一诗中写下“我亦东林复社孙,过江谁念旧清门”的句子,显得心事重重、感慨良多。 冒鹤亭爱......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在《三十自述》里,他交代了自己出生的时代背景:“太平天国亡于金陵后十年,清大学士曾国藩卒后一......
摘 要:1913年8月30日凌晨发生在北京西城的陈绳被害案,案情曲折离奇,审理中又出现翻供和律师更易,从地方检察厅上诉到高等审判厅,并引起......
近年来,在汉语学术圈内,对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研究依然是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在海外中国学研究界,除了少数华裔学者之外,对新文......
【摘要】清代金石学的兴起、新材料的出现及其学术思潮为书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沈曾植将“对立”“变化”“经典并非绝对化”的哲学......
清末民初是汉语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段。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指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过渡......
【摘要】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为了摆脱恶势力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振兴中国,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投入到教育活动中,试图用知识改变命运,以知识......
“爱国”即热爱祖国,后者的直接体现可以是区域、城市,或同胞,也可以是政权。“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
民国初年(1912-1927)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时期,亦是中国法律向近代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中外研究中国法制史、社会史的学......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教育思想的嬗变与教育制度的转型,至关重要。这一点,教育史家从来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可“教育”不仅仅是......
尝读陈寅恪先生《俞曲园先生病中呓语跋》一文,其慨叹“盖今日神州之世局,三十年前已成定而不可移易”,“吾徒今日处身于不夷不惠之间......
在中国学术的演进历程中,历来存在以地域之名来命名学术的现象,如“齐学”、“鲁学”、“湘学”、“蜀学”、“岭学”等,这些地域性的......
摘 要: 《清末民初上海石印鼓词小说的出版与传播》是一部关于鼓词小说的断代史、传播史和文化史研究的力作,具有填补学界研究空白的......
民初流行的消费改良新戏和花旦戏的偏好,对梅兰芳的戏曲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生产出了一系列适应此消费偏好的警世时装新戏和适......
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传播的先驱,《教育研究》是研究民国初期江苏地区教育发展情况的重要刊物之一。从1913年创刊至1916年停刊,......
我国的相邻关系法根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历史上,便于对社会更好的控制,曾设有方便管理的邻里制......
本文是对民国初期吕思勉先生的《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做的一项专题研究。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三个原由:第一,民国历......
清末民初是一个全面变动的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社会、观念上的巨变,由此女性文学进入了关注视野,女性词人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
通过对近代中国民法学典籍的研读,不难发现,“人格”一词在汉语中的生成,是清末民初移植近代西方法学的成果。由于移植对象复杂、......
民初中学国文教科书一方面承接了清末以桐城派为代表的实用古文为主导的内容体系,为适应政治和社会发展需求也积极引入现在应用文......
地方主义在中国长期存在,尤其是在中央权威衰落时更为活跃.地方主义在各时期各地区表现各异,但其强调维护地方利益这一本质却不变.......
该文以民事习惯与习惯法为中心,从民初民法的观念、文本和实践等角度出发,研究习惯在民初法律中的地位,以及民初国家制定法与民间......
论文讨论了清末民初天津地区服饰发展变化的过程,整个时期被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晚期及19、20世纪之交,民国建国,20世纪20年代和30......
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赵树理和沦陷区上海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所共同出现的“回归传统”与“雅俗共融”的文学现象为中心,以“现代......
政治社会化过程决定着各种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决定着不同社会的人民特有的政治信念、政治准则和政治态度。在社会变革时期,如何摆......